大家好,我是方方老師:
前一陣子教師甄試的落幕幾家歡樂幾家愁,很多老師總感覺自己「口才不好」,
雖然能站在台上侃侃而談,卻很難在與一對一的面試中展現自己。
我特別喜歡讓學生上台分享,說一說自己的感受,我常跟學生說:「上台說話、報告簡報是有技巧的,不是照著念就好,而是要講得讓人想聽、聽得懂、記得住。」
其實,許多老師具備厲害的專業知識,只是缺少了那麼點論述的結構和邏輯。
#怎麼說才讓人聽得進去
面試就像短講,每一個問題都是一次「即席發表」。你不能漫無章法地亂說,也不能只講自己想講的。重點是,讓聽的人,願意聽、跟得上、記得住。
⭐️ 講話用三點法。不論問什麼問題,嘗試抓出三個重點來回應。比如:「你的教學理念是什麼?」我就會分成三個核心概念來講,譬如「提升學生的好奇心」、「建構關係」、「讓學習成為選擇」。
但是,只講三點還不夠,彼此之間不能重複、也不能空洞。檢查這三點有沒有各司其職、互不重疊,並且是不是把整個問題的不同面向講清楚。
更重要的是,說的話要有內容。不是那種「我要努力讓學生喜歡學習」的口號,而是:「我發現,如果把學生的作品公開展示,能讓孩子更有動機。比起單純打分數,他們更在意同儕的目光。」
同時,也建議準備「自我介紹」時,可以從這三個層次切入:
✅ 我是誰?:你是誰?你的歷程、經驗、背景亮點是什麼?
✅ 我擅長什麼:你有哪些能力、特質,剛好符合學校的需要?
✅ 為什麼是這裡:學校有什麼困難、正在發展什麼方向,而你能如何補位?
你講的東西,夠深、夠廣嗎?
考官會被什麼吸引?不是聽你「會講」,而是發現你「有料」。
說的內容不能只靠經驗,還要靠閱讀與思考。
多讀點教育相關的資料,不只是課本,而是論文、政策報告、現場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