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老師,我們為什麼要學習?每天上課我們吃零食、聊天、玩手機不是很好嗎?」那天,班上有個調皮的小女孩「樺姐」,總是上課不停分心、下課同學談心的她,這樣問我:「反正我考完就忘了,也不記得上次段考的內容、讀了什麼。你輕鬆,我們也輕鬆呀!」

不得不說,佩服起孩子對於因果關係的邏輯推理,甚至把「我」的情緒也考慮進去,真是個聰明的樺姐,怪不得即使每天沈浸在自己的異想世界(分心),考試始終也能有個好表現。

確實,對於現代很多人來說,即使到了長大以後,也不明白為什麼要學這些?即使看不懂三角函數,生活也可以過得很好;即使不記得讀過哪些課文、學過哪些生僻字,一樣可以和別人溝通呀!我必須承認,我大學時微積分高分通過,但我現在一個字也不記得。所以,難道我們考試真的只是為了之後選擇職業與別人公平競爭,在一試定終生時拔得頭籌,除此之外,毫無用處?

我想,我的答案是「忘記了,不代表沒有學會。」

於是,我與樺姐講了一個故事:

相傳,古時候中國武術有各門各派,其中各有不同的專長與絕學,說到用劍最厲害的,便是身處華山上的華山一派,當中有個弟子叫做小誠,這個小誠有著一手好功夫,劍法凌厲、武功高強,不僅將內功心法鍛練得爐火純青,獨門劍法更是讓人拍案叫絕。然而,小誠在一次意外中,劍丟失了、法袍破了,從此失去自己多年來鍛鍊的功力、劍法更是一竅不通,於是他踏上了尋回自己功力的旅程,第一站…

「等一下,這是什麼爛故事」聽到這裡,樺姐微微皺眉,機靈的喊道「這是不可能的,哪有那麼奇怪的故事?」

「是呀!學過的又怎麼會因為弄丟了、忘記了,就不會了?」

國語,我們學的不只是內容與生字(衣服與佩劍),更是如何閱讀文章(內功心法),如何批判思維(劍法技術);

數學,我們學的不只是怎樣解題(衣服與佩劍),更多的是邏輯推理(內功心法),以及問題解決的能力(劍法技術)。

其實,忘了,不代表沒有學會。在學習、試錯與挑戰的過程中,高層次的技能才是在不停的努力與學習中慢慢的理解與累積而來,才能使得我們成為一個更棒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