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科技的發展,多元的學習媒材逐漸融入教育領域,iPad學習載具、因材網等數位平台,線上課程,又或是近年相當流行的AI科技。然而,我最常聽到家長在詢問的,莫過於:數位原住民的孩子們,應不應該擁有手機?

通常,學校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,教導知識、技能,也重視規則的建立與遵守,可以在課堂中安排孩子使用平板完成作業、學習程式設計、運用AI科技製作專題等。但學校對孩子使用科技載具的管理能力有限,特別是在課後或校外,當副有大量資源的科技產品離開校園的規範,變成了孩子的自由工具時,許多風險和挑戰隨之而來。

手機是一把雙刃劍,既可以用來查詢資料、完成作業、與同儕交流,也可能成為分散注意力、過度沉迷的來源,千萬不可以單純期待孩子因為擁有手機而自然學會自律。究竟該不該擁有,取決不只取決於孩子本身成熟與否,很大一部分與家長的準備程度有關聯。

簡言之,家長的準備至關重要。與其討論孩子該不該擁有手機,更重要的是,家長是否做好了準備。

#清晰規則

家長需要與孩子共同制定手機的使用規範,例如每天的使用時長、使用場合。規則可以因為孩子的表現與自律的成長,可以與孩子共同討論是否放寬或限縮,但絕對不可以作為很棒的獎勵,容易會讓孩子對此上癮。

#隨時留意

孩子需要學會如何辨析網路上的資訊,分辨可信與不可信的來源,避免被錯誤訊息或詐騙內容影響,家長可以跟孩子多聊一聊,今天在網路上看了什麼,哪些有趣的資料等。

#以身作則

家長本身的數位行為將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,如果家長能在家庭中展現負責任的手機使用方式,孩子更容易效法。但如果家長一味的告訴孩子不能使用手機,自己卻在下班後的娛樂時間脫離不了手機,其實會讓孩子對於手機的使用出現錯誤的看法。

手機的出現,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,也帶來許多新的挑戰,如果還沒準備好面對挑戰,其實不必要趕鴨子上架,提前讓孩子因為娛樂而暴露在網路世界的危險中,直到家長與孩子都準備好了,再來溝通、討論與面對也不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