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與AI的第零次見面:難用的工具

還記得 ChatGPT 剛出現的時候,我跟很多老師一樣,心裡想的是:「這東西真的能用在教學嗎?」甚至覺得介面陌生、不知道要怎麼問,還常常問不到重點,剛開始我請他幫我的課程命名,卻是各種要素組合的大雜燴,既沒有文字的美感、也無法展現創意,似乎離實用還有很長的一段路。說實在話,2023年的我也完全不懂 AI,更別說什麼「寫程式」了。

這幾年,AI 在教育現場的出現,不再只是新聞裡的未來趨勢,而是每天正在面對的改變,對學生來說,AI 可以幫助他們把抽象的想法轉換成具體的成果;而對老師而言,它更像是一位默默在旁協助的工作助手,能夠把我們日常裡那些重複又瑣碎的任務,轉換成簡單、好上手的工具,真正把時間還給教學專業。

不過,教育現場的需求從來不會等我們準備好才出現。身為一位國小老師,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:課堂上時間有限,活動卻很多;行政工作壓力大,卻又希望自己能更專注在學生的學習與互動。過去,當我們遇到問題時,我就到網路上找找看——有沒有「別人做好的工具」可以直接解決我的問題?一開始,就是先「用別人的工具」、「先用別人的課程包」。

慢慢地,我開始發現:有些工具很好用,但好像不完全符合我的需求,如果能稍微調整一下,會不會更好?於是鼓起勇氣,嘗試用AI說明我的需求,讓它幫我產生工具,之後再自己測試、反覆迭代調整成日常能夠使用的工具,在過程中透過 vibe coding(用自然語言告訴 AI 自己的需求,再不斷調整與迭代程式碼),打造出一個個幫助教學的「小幫手」。

這些工具並不是什麼專業的產品,而是源自於最真實的教學需求:課堂要點名、考試要計時、班級要分組、作業要訂正…… 每一件事情看起來微不足道,但只要能被簡化,老師的專業就能有更多空間用在陪伴孩子、設計課程、引導思考上。

從零到一:我的開學課堂小工具箱

今天,想與大家分享我的開學課堂小工具,用於解決教學現場的實際問題,也希望能幫助老師們省下更多課堂瑣碎雜事的時間,將專業留給孩子的成長與學習。

❶ 課堂抽籤系統:快速一鍵抽籤,課堂上用來隨機抽學生問答,不再需要小紙條或瓶瓶罐罐。

⭐️ 適用情境:導師或科任老師臨時抽籤,一開即用。

🔗 連結:https://chunsheng612.github.io/DrawSystem/

截圖 2025-07-21 12.36.09.png

截圖 2025-07-21 12.37.14.png

截圖 2025-07-21 12.42.08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