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aside>
💡 B5-1 生成式AI研習
</aside>
1950~1960 萌芽期:AI第一次興起是在圖靈測試剛被提出之際,科幻小說家艾西莫夫更在短篇中提出了著名的「機器人學三大定律」,反映了當時人們對機器人的陌生與恐懼。也是在這個時期,有了第一場AI西洋棋比賽與日後常被用於AI開發的程式語言──LISP。
1960~1970黃金年代:AI研究因為美國政府投入大量經費而成為一時顯學。Herbert Simon曾預測機器在20年內就能完成人類力所能及之事,Marvin Minsky更大膽預測AI相關的問題可以在10年內得到解方。
1970~1980第一個寒冬:將人類知識系統化的工程過於浩大,進展比期望緩慢而無法及時回應大眾對AI的種種期望,於是陷入低潮。1980年,哲學家John Searle更提出了著名的「中文房間論證」(Chinese Room Argument),主張一台電腦可以只是盲目地遵從指令、給出合乎情理的中文回應,而完全不懂中文,凸顯了圖靈測試的侷限。學者們發現過往太小看人類智慧,決定縮小範圍,以「專家系統」為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