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兩天參與了113年的會考監試人員,看著孩子作答的總總,彷彿能見著孩子們三年以來學習的縮影,也許是用心、投入在每一次的認真作答,或不到三分鐘就趴下睡覺的作答態度,似乎可以為自己負責,奮戰到最後一刻,或早已對學習厭惡無比、放棄學習。究竟在學習與成長的階段,孩子究竟是從何時開始,對學習有著截然不同的想法與情緒?
在今天的監考中,有一位孩子著實讓我印象深刻,清秀的臉龐與其眼神中的迷惘相互呼應,那一份不確定、沒信心的雙眸,如同提前預告著考試結束。果不其然,當鐘聲響起時,只見他迷茫的看著第一題數學題,眼裡的悵然若失與無助,像是迷失在森林中的棉羊,被無情的惡魔吞噬,而這個惡魔名叫數學,不到五分鐘,他便像在藝術創作般,迅速完成了答案卡畫記,至於題本,他僅僅只看了第一題,便趴下夢周公去了。
面對這些孩子,身為一名老師,既無奈也束手無策,習得無助感便是最不希望出現在孩子身上的想法,在成長的階段上,難免會遇到自己不擅長的事物,在挫敗與失敗中若是沒有適當處理負面情緒,便可能陷入失敗、受挫、再失敗、再受挫的無限循環,那麼倒底該如何打破這循環呢?
我想,答案便是「優先處理孩子的情緒」,比起一味的要求進步還要重要的多。
繼續說之前,我想分享一個故事:
從前,有位小魔法師,出身在魔法世家,在他成長的階段,本來立志成為一位偉大、法力無邊而聲名遠播的巫師,然而,當他開始進入魔法學院就讀時,卻發現自己的的天賦不如他人,不僅讀不懂魔法的歷史與咒語、對於施法的原理也是一竅不通,於是他幾乎在每一次的考試中敬陪末座,隨之而來的便是來自四面八方的責罵,但其實小魔法師已經很努力了!只能每天默默地承受這一切負面的評價,因為害怕失敗,所以每天不停的背咒語,但連基礎的原理都不懂的他,僅僅只是記住咒語又有什麼用呢?果不其然,下一次的考試,他仍然失敗了,又挨了一頓罵,讓他萬念俱灰。
就在此時,他遇到了一位來自黑魔法界的巫師,帶他離開了魔法學院,每天不再是考錢、不再是從基礎的原理講起,而是讓小魔法師學習一道道實用的黑魔法咒語,有了一群黑魔法界的朋友,小魔法師終於不用再考試與比賽,每天除了練習這些黑魔法咒語就是玩樂,久而久之,小魔法師不再畏懼學習魔咒,逐漸充滿信心,成為了黑魔法界的佼佼者。
終於,年老的黑魔法巫師給了小魔法師一個任務,用黑魔法咒語殺死一位正派學院院長,起出小魔法師並不敢,然而,在大家的鼓勵之下,他成功了!最後,小魔法師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不同的任務,如願成了一名有名的巫師,只不過,是一名殺人如麻、人見人怕的黑巫師。
在這則故事中,小魔法師最終找到自己的歸屬,有了自己的生活與朋友,似乎也符合因材施教,最後有了完美的結局,然而,事情真的是如此嗎?小魔法師成了殺人不眨眼、精通黑魔法的邪惡巫師,他很快樂,但周遭的人呢?回過頭來,小魔法師不正是現代逃學的翻版嗎?加入幫派文化,卻不覺得自己選擇了一條會傷害他人的道路。
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走上了不歸路?我想,便是他努力過後再也得不到認同、學習中再也得不到樂趣的那一刻起,失去了讚美與自信。其實生活周遭很多人也是如此,在學校缺乏認同感與信心,若是恰好有另一個能夠給他溫暖的團體、遊戲或幫派,我們這些責難與壓力,又何嘗不是使它走向深淵的兇手呢?
身為一名老師,雖然我們時常擔心孩子退步,不上進、不用功、不努力而責罵他不好的表現,卻也可能使他習得無助感,就像小魔法師一樣,這些期許與責難,反而成為邁向深淵推波助瀾的幫兇。
終歸無論是家長、老師、孩子的失敗與挫折,並不一定能帶給其自省與成長,反倒有可能使其趨向另一條不歸路,有時候,更應該與孩子一同處理心裡的挫折、聆聽、陪伴,反而能讓孩子重拾反思與成長的信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