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帶班時,我時常與家長們分享看法:「在你還沒準備好,花時間和心力,帶著孩子『一起學習』如何使用手機之前,請先不要預設手機可以單純地成為孩子學習後的『獎勵品』或『娛樂工具』。」

數位時代,iPad進教室很常見,互動教學很方便,但老師家長也超焦慮:「孩子會不會一直玩?」、「會不會分心學不了?」

很多家長怕孩子用手機失控、亂看亂聊,卻忘了要先教他們「為什麼要守規矩」、「怎麼管好自己」,給了強大的工具,沒教用法,當然容易出問題。

iPad教學也一樣。老師想用科技提升學習動機,但常卡在學生「不受控」。孩子看到iPad眼睛發亮,可能說要用來學習,下一秒卻偷開YouTube看影片,對孩子來說,用iPad的「樂趣」常大於「學習」。

孩子對iPad的高度興趣和偶爾的「失控」,正好是教他們分辨「學習工具」和「娛樂玩具」差別的機會點。關鍵在於「引導」,而不是一味禁止或放任。

👉🏻 訂定「數位班規」守護學習:

1️⃣何時用? (課堂特定時間、完成任務後?)

2️⃣用什麼? (哪些App/網站OK?哪些NG?為什麼?)

3️⃣用多久? (任務時間、自由探索時間限制?)

4️⃣責任後果? (不遵守會怎樣?)

5️⃣一起來! (邀請孩子討論制定,更有感!)

👉🏻 貼標籤!區分「學習」vs.「娛樂」:

1️⃣這是學習App: 像電子書、筆記、學科軟體。

2️⃣這是娛樂/創作App: 像繪圖、影音、遊戲。

3️⃣用完聊一聊: 「剛用iPad學到什麼?」、「哪個App讓你容易分心?」